完成生态环境部组建,加强内设机构设置,加强业务支撑能力建设。
日前,生态环境部通报2018年11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+26城市(以下简称2+26城市)降尘监测结果显示,我省6市降尘量名列最好前10位,其中沧州市降尘量为2.8吨/平方公里30天,平均值最小。8个城市全部小于当月2+26城市降尘量平均值5.2吨/平方公里30天
18~19日,污染累积,成都平原和川南局部城市为轻至中度污染,成渝城市群其他城市和贵州局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,成渝城市群西南部个别城市可能出现重度污染,其他城市为优良。新疆天山北坡城市可能出现中度污染。西南区域后期可能有多次污染过程西南区域:未来15天,区域前期扩散条件较好,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,后期可能有多次污染过程,首要污染物为PM2.5。其中24日河北中南部可能出现重度污染。17~18日,扩散条件较为不利,京津冀中南部、山西南部、山东西部及河南北部可能出现中至重度污染。
其中,16~17日,受持续冷空气影响,扩散条件较好,区域以优良为主。27~30日,区域由高压底部转为高压后部控制,中北部内陆地区以轻度污染为主,局地为中度污染,其他地区以良为主。针对扬尘问题,北京市全面建成覆盖乡镇(街道)的1020个粗颗粒物监测站点。
2018年,北京市固定源查处违法行为4929起,处罚金额2.3亿元。二氧化硫(SO2)、二氧化氮(NO2)、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年均浓度分别为6微克/立方米、42微克/立方米、78微克/立方米,较2017年同比分别下降25.0%、8.7%、7.1%。完成450个平原村煤改清洁能源、8家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,实现全市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。针对柴油货车污染,北京市创新实施重型柴油车闭环管理机制,将超标排放车辆纳入超标车黑名单数据库,自2018年4月20日实施起,约14.5万辆超标车被纳入数据库。
2018年,31个工业企业实施环保技改,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进一步减排,燕山石化公司完成厂界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设施安装。工业企业主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。
共治:推动各方履行环保责任2018年,北京市积极构建全民共治新格局。全年首次无持续3天及以上的重污染过程。针对施工、道路、裸地三大类扬尘,分行业制定扬尘治理专项方案,并建立监测通报移交巡查约谈五步法监管机制,对250余家扬尘治理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全市通报批评,对56家企业停止在京投标30-180天。完善超标车企约谈机制,加快推进龙头物流企业新能源货车替换,累计更新1.1万辆。
修订发布《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(2018年版)》,强化分区域差别化禁限管理。其中,每周对各区餐饮行业专项执法检查情况进行通报,并纳入年度考核。这得益于北京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。市委、市政府印发《北京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行动计划》《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,并健全完善周排名、月通报、季报告机制,强化各有关部门、各区政府、乡镇(街道)蓝天保卫战责任落实。
2018年,北京市还动态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521家,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656家。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地区,利用热点网格技术开展点穴式执法,并加大违法曝光力度。
重污染日15天,比2017年减少9天。优良天数227天,占比62.2%,比2017年增加1天,其中一级优天数72天,二级良天数155天。
这为北京精细化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科学支撑其中,每周对各区餐饮行业专项执法检查情况进行通报,并纳入年度考核。精治:利用源解析结果精准施策去年,北京发布了新一轮PM2.5来源解析结果,2017年本地排放贡献中,移动源、扬尘源、工业源、生活面源分别占45%、16%、12%、12%,且移动源中在京行驶的柴油车贡献最大。通过热点网格实施精准执法。针对柴油货车污染,北京市创新实施重型柴油车闭环管理机制,将超标排放车辆纳入超标车黑名单数据库,自2018年4月20日实施起,约14.5万辆超标车被纳入数据库。市委、市政府印发《北京市蓝天保卫战2018年行动计划》《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,并健全完善周排名、月通报、季报告机制,强化各有关部门、各区政府、乡镇(街道)蓝天保卫战责任落实。
同时,实施机动车检测场记分制管理,2018年8月起,在全国率先实施重型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检测,基本实现对在用重型柴油车排放全面监管。共治:推动各方履行环保责任2018年,北京市积极构建全民共治新格局。
二氧化硫(SO2)、二氧化氮(NO2)、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年均浓度分别为6微克/立方米、42微克/立方米、78微克/立方米,较2017年同比分别下降25.0%、8.7%、7.1%。法治:建好用好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北京市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地方性法规,完成了《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》《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》与上位法的一致性修改。
优良天数227天,占比62.2%,比2017年增加1天,其中一级优天数72天,二级良天数155天。2018年,北京市紧紧围绕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,坚持工程减排与管理减排并重,同时大气污染防治突出精治、法治、共治,着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,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奠定基础。
2018年,北京市固定源查处违法行为4929起,处罚金额2.3亿元。2018年,31个工业企业实施环保技改,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进一步减排,燕山石化公司完成厂界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设施安装。2018年,全市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216.8万辆次,处罚32.5万辆次。针对施工、道路、裸地三大类扬尘,分行业制定扬尘治理专项方案,并建立监测通报移交巡查约谈五步法监管机制,对250余家扬尘治理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全市通报批评,对56家企业停止在京投标30-180天。
针对扬尘问题,北京市全面建成覆盖乡镇(街道)的1020个粗颗粒物监测站点。这得益于北京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。
聚焦11个重点区域,对181条道路开展道路扬尘走航监测示范项目。全年首次无持续3天及以上的重污染过程。
2018年,北京市PM2.5年均浓度为51微克/立方米,较2017年同比下降12.1%。完成450个平原村煤改清洁能源、8家燃煤锅炉房清洁能源改造,实现全市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。
这为北京精细化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科学支撑。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地区,利用热点网格技术开展点穴式执法,并加大违法曝光力度。工业企业主动落实环保主体责任。完善超标车企约谈机制,加快推进龙头物流企业新能源货车替换,累计更新1.1万辆。
2018年,北京市还动态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521家,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656家。对施工扬尘、道路扬尘和渣土车管理情况进行排名考评,通过施工工地扬尘在线监控系统在线巡检,抓拍并督促整改扬尘行为。
同时,出台《北京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》,成立北京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,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行。修订发布《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(2018年版)》,强化分区域差别化禁限管理。
有了精准治理目标,有了法律法规的支撑和保障,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。广大市民踊跃参与生态环境主题活动,并拨打12369环境投诉举报电话,反映身边的环境违法行为,履行环境监督责任。
评论留言